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明顯向好,水沙治理成效顯著
黃河實現連續(xù)22年不斷流(大江大河·關注黃河保護④)


流經青海省海東市境內的黃河與兩岸美景交相輝映。
薛 俊攝(影像中國)

在三門峽市境內黃河濕地越冬的白天鵝。
程專藝攝(人民視覺)
核心閱讀
“十四五”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的關鍵時期。水利部門將繼續(xù)深度節(jié)水控水,推動生態(tài)保護修復,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,力爭盡快見到新氣象。
截至今年,黃河實現連續(xù)22年不斷流。目前,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年均增加1.25萬平方千米,設立河湖長22.76萬名,推動黃河保護立法實現實質性突破。
黃河浩蕩蜿蜒,結成九曲連環(huán),一路東行入海。截至今年,黃河已實現連續(xù)22年不斷流。
“這幾年,入?诘臐竦孛娣e明顯增加了,東方白鸛、黑嘴鷗等珍稀鳥類都來安了家。”山東黃河河務局黃河河口管理局防汛辦公室副主任許考云說。據統(tǒng)計,近兩年,利津水文站的年均入海水量達336億立方米,比近10年平均值多123億立方米,累計向黃河三角洲濕地補水4.21億立方米。據統(tǒng)計,在黃河三角洲,鳥類已由保護區(qū)建立之初的187種增至現在的371種。
變化不僅僅發(fā)生在入海口。兩年來,水利部門大力促進節(jié)水,推進生態(tài)保護修復,完善治理體系,全力守護黃河流域的青山碧水、藍天凈土。
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,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
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(fā)利用率高達80%,水資源矛盾突出。水利部門堅決落實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產,水資源集約節(jié)約利用成效初顯。
黃河“幾”字彎處,縱橫交錯的渠系灌溉著河套平原。
“今年收成不錯!”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五原縣全順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郝存林算起賬:“玉米畝產增加到了2200多斤,新品種既能當口糧,又能當青貯飼料,行情看漲!
增產賬連著節(jié)水賬!斑^去靠著黃河不發(fā)愁,大水漫灌,水去鹽留,土地變得白花花,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換500斤糧!焙麓媪终f。如今用上節(jié)水新技術,一條條深埋地下的黑色軟管,把黃河水精準地滴到莊稼根部!袄习咽健焙麓媪钟芍愿袊@:“膜下滴灌、水肥一體化這些設備,讓澆地變成了澆作物,每畝玉米省水300多立方米。”澆地方式一變,郝存林的地每畝效益多出近百元。
節(jié)水,更是從地頭到源頭。郝存林說:“土渠變成了光面渠,防止跑冒滴漏。用水時點一點手機,水閘自動提起,需要多少放多少!焙犹坠鄥^(qū)每年引黃約48億立方米。截至去年底,河套灌區(qū)連續(xù)22年開展渠道襯砌防滲、信息化建設等節(jié)水改造。
“農業(yè)是用水大戶,更是節(jié)水重點!彼咳珖(jié)約用水辦公室二級巡視員張玉山介紹,多年來,水利部門推進黃河流域大中型灌區(qū)現代化建設,積極推廣高效節(jié)水灌溉技術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9年的0.554提升到2020年的0.566,耕地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黃河一路東流入海,支撐了一個個工業(yè)帶的發(fā)展,黃河流域工業(yè)用水效率也在不斷提高。
密密麻麻的管網連起一道道工序。廢水回收、中水處理……水循環(huán)起來,山東博匯紙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水量少了。該公司財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,公司地下水用水量從2018年的84萬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20萬立方米,水資源稅相應少繳36萬多元。
用好財稅杠桿,發(fā)揮價格機制作用,倒逼節(jié)水效果提升。國家稅務總局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,截至今年年初,黃河流域水資源稅試點省份超過7000戶納稅人不再抽采地下水,關停自備井1.25萬多眼。水利部基本建立了覆蓋主要工業(yè)產品的用水定額體系,對沿黃九省份的2700個工業(yè)用水單位實施重點監(jiān)控。
“治黃先要節(jié)水。我們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,讓水資源用在最該用的地方,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,強化用水總量控制,嚴格取用水過程監(jiān)管,確保黃河水得到高效利用!秉S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局副局長程艷紅介紹。
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,推進流域綜合治理
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(tài)脆弱。上中游地區(qū)久久為功,做好水土保持工作,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治理。
甘肅省慶陽市,山峁相連,溝壑交錯,黃河流域入黃泥沙的1/10來自這里。
“盼雨又怕雨!闭f起過去的日子,慶陽市環(huán)縣劉陽洼村原村黨支部書記孫建成道出無奈:“雨不來,缺水;雨來了,泥沙遍地,田里跑土、跑水又跑肥!
“種一坡收一筐,土越種越薄,到處都是‘雞爪坡’,一畝地只能產一百來斤糧!睂O建成介紹。上世紀90年代,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村里開始治理水土流失,大伙兒手提肩扛,修建梯田、造林種草。
“如今坡耕地變成了梯田,坡度變緩,筑堰擋水,‘三跑田’變成了‘三保田’,日子越過越好!睂O建成感慨,春夏季節(jié),村里的兩道彎、三架山和五面坡,層層梯田環(huán)繞,遍地披綠。
“慶陽地處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(qū),28條較大河流與黃河相連,年入黃泥沙1.684億噸,保持水土,刻不容緩!睉c陽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副局長盧東平介紹。當地開展系統(tǒng)治理,實施固溝保塬、坡耕地綜合治理等項目,山變綠了、水變清了、老百姓變富了。截至今年8月底,慶陽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1.33萬平方公里,據初步測算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6900萬噸。
保持水土,才能興業(yè)富民。
曾經,“一碗水半碗沙”困擾著陜西省志丹縣!氨2蛔⊥,存不住水,種啥也掙不了錢!敝镜たh水土保持工作隊隊長馬世壯說,“多年來,我們建設淤地壩,淤地造田,荒溝溝變成了‘聚寶盆’!苯刂聊壳,志丹縣累計建設316座淤地壩,每年可新增保水能力1569萬立方米,保土599萬噸。
志丹縣保安街道辦事處楊畔村黨支部書記劉德平深有感觸:“4座淤地壩,讓村里多出了560畝平地。坡上種蘋果,壩田里種糧食,僅蘋果一項戶均年增收就有5000多元!
“黃河上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!秉S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劉正杰介紹,黃河中游7.86萬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區(qū),是黃河下游河道泥沙主要來源。黃河水利委員會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系統(tǒng)治理,新建改建淤地壩、攔沙壩等工程,推進坡耕地改建梯田。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從2018年的26.96萬平方公里下降到2020年的26.27萬平方公里,水土流失面積、強度實現“雙下降”。目前,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年均增加1.25萬平方千米,全流域共有8278個違法違規(guī)項目完成整改,初步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。
水少沙多、水沙關系不協調,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。黃河水利委員會統(tǒng)籌全流域治理,上中游保持水土,減少入黃泥沙量;中下游調水調沙,加快泥沙外排入海。目前下游河道最小過流能力由2018年的42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現在的5000立方米每秒。
跨部門聯動、上下游聯手,黃河流域河湖管護責任體系基本形成
有人在黃河灘區(qū)建養(yǎng)殖場,臭味熏天……不久前,一條線索引起了山東黃河河務局歷城黃河水政監(jiān)察大隊的注意。河務局迅速聯系當地公安,雙方集結隊伍,現場收集證據,提出整改意見。
“過去大家各管一段,執(zhí)法力量相對分散,難以形成有效監(jiān)管!睔v城黃河水政監(jiān)察大隊專職副大隊長倪志偉介紹,河務與公安部門建立聯勤聯動機制,開展聯合執(zhí)法巡查。
部門形成合力,啃下一個個“硬骨頭”!叭ツ,我們發(fā)現黃河護堤內有人違規(guī)栽種樹木,監(jiān)察大隊先期走訪、提示、規(guī)勸,對不聽從的,與公安部門聯合執(zhí)法!蹦咧緜フf,通過多次專項行動,護堤內的3萬多棵違規(guī)栽種樹木被清除。
“此外,我們還與當地人民檢察院簽訂了行政執(zhí)法合作協議;與歷城區(qū)人民政府建立了黃河灘區(qū)長效聯合管理等機制,多部門聯手確保監(jiān)管全覆蓋!蹦咧緜フf。
近年來,跨區(qū)域、跨部門的管理體制不斷探索。黃河水利委員會與沿黃9省份聯合實施“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”專項行動,創(chuàng)建了全國首個流域性河湖管理與司法保護銜接平臺。目前,河湖“清四亂”整治范圍由黃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向全流域延伸,累計清理整治河湖“四亂”問題13204個。
黃河保護治理“四梁八柱”已經搭建。黃河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,一方面,充分發(fā)揮河湖長制的作用,建立了黃河流域(片)省級河長辦聯席會議制度;另一方面,構建流域省份水利、公安、司法等聯動機制。多層次、立體化的“大保護、大治理”格局加快形成,目前流域省份全面建立五級河湖長體系,設立河湖長22.76萬名,27個環(huán)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和20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司法修復基地落戶黃河流域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推薦閱讀
- 青海快節(jié)奏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 為“雙碳”目標助力
- 初冬時節(jié),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上,遠望,數以萬計的光伏板縱橫排列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“風光”無限;近處,抓緊施工的機器轟鳴聲、富有節(jié)奏的打樁聲和現場工作人員的吶喊聲此起彼伏…… 11月15日,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總投資近415億元、裝機容量達640萬千瓦的9個新能源項目全面鋪開,標志著青海向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(yè)高地的目標又邁出一大步。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(yè)高地,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清潔能源高質量發(fā)展擘畫的新藍圖,更是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,探索符合青海實際的高質量發(fā)展之路的新實踐!
- 最新《青海省消防條例》已于11月起實施
- 人民網西寧11月24日電 (楊啟紅)11月24日,本網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(fā)布會獲悉,最新修訂的《青海省消防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,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。 據介紹,《條例》結合青海省消防責任落實實際,明確了政府、部門、機關團體、企業(yè)事業(yè)單位、個體工商戶、消防安全重點單位、村(居)委會,尤其是政府主要負責人、消防工作分管負責人和其他分管負責人的消防安全職責,健全了消防安全責任體系;立足青海省農牧業(yè)和宗教大省特點,緊盯基礎設施建設、消防宣傳培訓、火災隱患治理等重點,明確農村和宗教寺院火災防控要求,將火災防控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(guī);針對消防隊伍建設保障現狀,明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、專職消防隊、志愿消防隊建設要求和消防救援人員優(yōu)撫優(yōu)待政策,強化了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“國家隊”“主力軍”作用;結合電動車火災事故多發(fā)頻發(fā)特點,將違規(guī)停放電動車及違規(guī)充電行為規(guī)定為禁止性行為,明確警告或一百元以上、五百元以下行政處罰罰則,對電動車消防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,傳播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