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報頭版關(guān)注青海|夏日高原放牧記
原標題:夏日高原放牧記

這是一幅有趣的畫作:藍天白云下,騎著馬的孩子正在雪山下放牧,畫面右側(cè),無人機追趕著牦牛群走向遠方;藏族群眾盤坐在家中,吃著糌粑、看著電視。
今年6月18日,青海西寧,在上海援建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明亮的教室里,高一(1)班學生尼東拉毛舉起這幅畫作,向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起家鄉(xiāng)的今昔巨變。
“我當時說,我的家鄉(xiāng)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。從騎馬放牧,到后來騎摩托車放牧,再到現(xiàn)在有的人家用上了無人機放牧,我的家鄉(xiāng)更現(xiàn)代化了?!睉浧鹉且惶欤釚|拉毛依然激動。
地處青甘川三省交界、大渡河源頭的班瑪縣,平均海拔4000米。日前,記者前往班瑪縣江日堂鄉(xiāng),去尼東拉毛家做客。
一大早,陽光灑滿綠野,云霧掛在山間。順著新鋪的道路驅(qū)車直上山腰,透過車窗,遠處的牧居炊煙裊裊。轉(zhuǎn)眼間,尼東拉毛叔叔家的“夏窩子”(牧民在夏季草場的固定住所)到了。
叔叔名叫相求,負責一大家子牦牛的集體放養(yǎng)。這會兒,相求正和妻子忙著照顧牦牛,“我們兄弟3人總共有50多頭牦牛。夏天就在草山高處放牧,冬天轉(zhuǎn)到河谷的‘冬窩子’?!?/p>
居住時間短,“夏窩子”一般不會特別講究。但在相求家約100平方米的“夏窩子”里,冰箱等家電齊全,藏毯鋪在窗戶一側(cè),小桌上擺放著飲料、奶糖,爐上的鍋具飄出白菜煮牛肉的香氣。
“都是在縣城買的?,F(xiàn)在路好走了,去城里只要半小時,新鮮蔬菜、時髦商品都能買到?!毕嗲笳f,上山的這條路今年剛修通,自己的小轎車可以直接開到“夏窩子”前,比修路前節(jié)省約3個小時,“縣里還修建了活畜交易中心,我們賣牛更方便了,價格也更有保證?!?/p>
下午兩點多,一聲鳴笛響——“來了!”相求站起身,歡迎他的哥哥俄特。俄特是尼東拉毛的父親,騎著摩托巡山到這里。
過去,俄特也是放牧為生。9年前,他放下牧鞭,將10多頭牦牛交給弟弟集中管理,全職擔任了生態(tài)巡護員,加上其他生產(chǎn)性收入,每年能賺7萬多元。
這些天,相求正在學習使用無人機?!拔宋恕甭曋?,牦牛被趕下了山?!罢娣奖?,以后不用再費勁騎著摩托車上山了?!?/p>
夏日的陽光,把兄弟倆的身影拉長。高原上,牧草青,牦牛壯……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推薦閱讀
- 活力青海 |荒漠“繪丹青” 綠進沙成“金”
- 綠色,是生命與希望的象征,是片片沙海里最動人的色彩,更是青海最美的底色。從“沙進人退”到“綠進沙退”,在不斷染綠的荒灘戈壁上,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徐徐展開?!?/a>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(quán)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(guān)注人民網(wǎng),傳播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