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野里的“致富傘”

收購點井然有序地交易著。記者劉程錦 通訊員王振國 攝
8月的祁連山像被打翻了的顏料桶,從山腳到云端都潑灑著濃得化不開的綠意。8月12日清晨5時,天剛蒙蒙亮,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(zhèn)冰溝村村民楊忠成就揣著竹籃鉆進了山林。草葉上的露珠打濕了褲腳,他卻顧不上擦拭,眼睛像探照燈似的在草叢里逡巡——那里藏著祁連人盛夏的驚喜。
“看這朵!”他忽然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捏住一朵黃澄澄的蘑菇,輕輕一轉,帶著泥土芬芳的菌菇就到手了。陽光穿過松針的縫隙,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跳躍,映得那籃剛采的寒菌、油菇、黃菇愈發(fā)鮮嫩?!斑@玩意兒金貴著呢!”楊忠成掂了掂籃子,笑聲里裹著山風的清爽,“天不亮上山,太陽落山回家,一天能采二三十斤。收購商就等在山口,行情好的時候一天能掙三四百元,夠給孫子買新書包了!”
山間的熱鬧不止在采菇地。八點剛過,八寶鎮(zhèn)拉洞村的村口就排起了長隊。村民提著沉甸甸的竹籃,議論著今天的收成。村民法寶德站在自己的小貨車旁,手里的秤桿上下翻飛,他黧黑的臉上掛著汗珠,卻笑得合不攏嘴。“干這行整十年嘍!”他拍了拍滿載鮮菇的貨箱,發(fā)出“砰砰”的聲響,“這兩天天氣好,蘑菇長得歡,每天能收兩噸多。你聞這味兒,鮮得能掐出水兒來!”貨車旁的泡沫箱里,碼得整整齊齊的蘑菇正散發(fā)著清香,再過幾個小時,它們就會坐上冷鏈車,一路南下,出現在長沙、武漢的菜市場里。
在野牛溝鄉(xiāng)邊麻梅龍掌畜牧業(yè)經營專業(yè)合作社內,一場特殊的“直播”正在進行。社員顏軍舉著手機,鏡頭里是剛分揀好的黃蘑菇?!凹胰藗兛催^來,這就是咱祁連山的‘黃金菇’,純天然生長,煲湯炒菜都是一絕!”他一邊說著,一邊拿起黃蘑菇展示,手機屏幕上,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?!耙郧澳南氲玫?,山里的蘑菇能通過網絡賣到全國各地?!鳖佨娦χf,手指在屏幕上飛快滑動,“去年光線上就賣了十幾萬斤,老鄉(xiāng)們的腰包都鼓起來了。”合作社院子里,打包好的快遞箱堆成了小山,快遞員正忙著掃碼貼面單,這些貼著“祁連山特產”標簽的包裹,即將發(fā)往全國各地。
2024年7月,青海祁連黃菇集散中心的成立,讓蘑菇的“致富路”走得更穩(wěn)了?!耙郧澳阗u八塊(元)他賣十塊(元),收購商還總壓價?!碑數卮迕窭罟鹛m說。中心成立以來,將以往農牧民零散采集、收購商分散收購的模式整合升級,既理順了交易秩序,又為群眾搭建了更可靠的平臺。
如今的祁連縣,蘑菇不僅是群眾增收的“金疙瘩”,更成了當地的“活名片”。縣城的特色農產品店里,包裝精美的干黃菇、即食菌醬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,不少游客專程前來選購。“聽說這里的蘑菇是純天然的,買幾盒回去給家人嘗嘗?!眮碜陨虾5挠慰屯跖空f,手里的購物袋已經裝得滿滿當當。
山間的采菇人仍在忙碌,收購點的秤桿依舊起落,快遞車的引擎聲不時響起。祁連山下,這朵小小的蘑菇,正撐起越來越多群眾的“致富傘”。未來,祁連縣將引進深加工企業(yè),開發(fā)蘑菇醬、菌菇餅干等產品,讓蘑菇產業(yè)鏈條更長、群眾收益更多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推薦閱讀
- 有回音 | 市民反映垃圾堆放亂象 青海西寧:立即清理整改
- 近日,有群眾在人民網“領導留言板”留言表示,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(qū)北川萬達三期地下二層車輛出入口(左側)是該小區(qū)設置的建筑垃圾堆放處(33號樓一單元、二單元處),該小區(qū)經常將大量垃圾堆放在單元口,導致大量灰塵附著在業(yè)主車身內外,回家的道路上也都是各種建筑垃圾,老人、孩子行走時非常危險且不方便,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解決這一問題。 群眾留言。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,傳播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