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
- 登錄
曲韻河湟 技獻華誕

土族道拉。青海日報記者 韓麗萍 攝

兒童音樂快板。

相聲。
10月5日,“曲韻驚鴻·江源華章”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成立70周年曲藝雜技專場演出在西寧市新寧廣場如期舉行。盡管天氣寒冷,細雨紛飛,觀眾的熱情卻絲毫未減。演出尚未開始,眾多觀眾便身著厚衣、撐傘早早地在觀眾席落座,靜候開場。
“此次活動共有9個節(jié)目,涵蓋非遺曲藝、方言小品、雜技魔術、京韻大鼓等多種藝術形式,展示青海文藝70年薪火相傳的豐碩成果與時代新風,為新中國76周年華誕獻禮?!爆F(xiàn)場工作人員指著節(jié)目單一一介紹。
15:30,曲藝雜技演出在青海攪兒《農(nóng)家院里喜洋洋》歡快的音樂聲中拉開序幕。動人的曲調(diào)一經(jīng)奏響,便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賞,紛紛掏出手機拍照、錄制視頻留念。熟悉的青海鄉(xiāng)音,生動地唱出了河湟農(nóng)家的幸福生活場景。
當戴著灰白假發(fā)的小朋友登臺亮相,頓時引發(fā)了全場的歡呼聲。兒童音樂快板《阿娘們的閑話》將家長里短演繹得妙趣橫生?!拔覀冞@個表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8歲,其中最大的演員9歲,最小的才5歲?!鼻嗪P蚬撬囆g培訓學校的老師在臺下邊提醒學生邊介紹道。
舞臺上正精彩演繹著藏族青年仁青與陜西籍妻子李霞在門源創(chuàng)辦“桃花源民宿”的勵志故事。隨著演出漸入佳境,細雨也逐漸停歇,圍觀的觀眾越來越多,場面愈發(fā)熱鬧。
隨后,方言相聲《浪青?!返菆?,以充滿“青味”的詼諧對話調(diào)侃青海的風土人情,并以燈謎形式與觀眾互動。“一物生著白又胖,金盔金甲碗里躺,酸酸甜甜胡度香?!痹捯魟偮洌∨笥驯懵氏葥尨穑骸八崮?!”在這種互動中,有觀眾悄悄表示:“我都被說餓了。”
緊接著,雜技、土族道拉和魔術表演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。當雜技演員們依次展示雙人技巧、轉(zhuǎn)碟、花壇等高難度動作時,觀眾連連驚嘆,現(xiàn)場“哇”聲此起彼伏。土族道拉則憑借悠揚的曲調(diào)、豐富的唱腔和獨特的民族服飾,生動展現(xiàn)了彩虹之鄉(xiāng)的民俗風情與時代新貌,“賽納!賽納!”的歡呼聲響徹整個廣場。
當魔術師憑借精湛的手法,將絲巾幻化為小雨傘,將濕紙巾瞬間變?yōu)樗榧埰@一幕幕奇幻的視覺盛宴,令觀眾的掌聲如潮水般連綿不斷。最終,魔術師從道具中巧妙地變出糖果,分發(fā)給在場的觀眾,大家紛紛伸出手,欣然接住這份“甜蜜”的驚喜。
京韻大鼓以其蒼勁有力的唱腔和深沉厚重的情感,引領觀眾回望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,向英勇先烈致敬。曲藝聯(lián)唱《謳歌時代謳歌黨》則為整場演出圓滿收官。
西寧市民朱玉琴看完節(jié)目說:“我家就在附近,這幾天都來看演出,很喜歡,演出都很精彩,今天的雜技和魔術表演很獨特,希望來年也有這樣的演出。”
最后,全體觀眾紛紛起立,與所有演員一道深情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。在悠揚動聽的旋律中,這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圓滿落下帷幕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推薦閱讀
- 尋秋西寧,邂逅一城詩意畫卷
- 秋日的西寧 天高云淡 風里帶著一絲清爽的涼意 整座城市在漸變的季節(jié)中鋪開一幅靜謐而明亮的畫卷 晨光穿過枝葉,在綠道上勾勒出斑駁的光影長廊。 實習生 孟啟昇攝 西寧市人民公園小徑上 游客駐足凝望 舉起手機將秋色定格 游客駐足流連的身影?!?/a>
- 沙窩地里織“金網(wǎng)” “三北”工程筑綠屏
- 誰能鎖住西北的風沙?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夏日哈鎮(zhèn),護林員馬尚軍與這片沙窩地較量了十年。“以前春天風一起,門都出不去,窗也不敢開?!?/a>
- 青海湟中:山林交響在群加
- 人民網(wǎng)西寧10月2日電 (記者甘海瓊)當交響旋律漫過云杉林海,當非遺指尖溫度觸碰到山野清風,10月2日“群加交響?非遺新聲”活動在湟中群啟幕,山林、音樂、非遺、市集在秋日碰撞,解鎖 “生態(tài)+文化”的沉浸式體驗。 活動現(xiàn)場,湟中堆繡、湟中農(nóng)民畫、湟中面塑三項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開展交流,主辦方向游客分發(fā)非遺體驗包并進行現(xiàn)場體驗;湟中堆繡、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、加牙藏族織毯技藝、宗喀唐卡、河湟皮影制作技藝、河湟刺繡非遺項目、農(nóng)特產(chǎn)品進行現(xiàn)場展示展銷;20幅湟中農(nóng)民畫作品在山坡擺放,觀眾沿蜿蜒小徑穿梭觀賞,實現(xiàn)“人在畫中、畫在山中”的錯位體驗?!?/a>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(quán)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(wǎng),傳播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