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合肥1月7日電 (記者徐靖、游儀)中國科技大學7日宣布,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(fā),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,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。
7日凌晨,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、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、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,在國際學術期刊《自然》雜志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”的論文,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。
據介紹,《自然》雜志審稿人評價稱,這是地球上最大、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(fā)網絡,是量子通信“巨大的工程性成就”。
2016年,中國成功發(fā)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(wèi)星“墨子號”。2017年,我國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“京滬干線”。中國科研團隊在“京滬干線”與“墨子號”成功對接的基礎上,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(fā)鏈路和兩個衛(wèi)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(fā)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,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范圍、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(fā)。整個網絡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(jié)點,包括北京、濟南、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,通過兩個衛(wèi)星地面站與“墨子號”相連,總距離4600公里,目前已接入金融、電力、政務等行業(yè)的150多家用戶。
量子密鑰分發(fā)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。光纖量子密鑰分發(fā)技術的信道穩(wěn)定性較好,可以實現基本恒定的安全碼率,在城域城際范圍內可以方便地連接到千家萬戶;而在光纖資源受限的場景,可以通過衛(wèi)星中轉的自由空間信道連接。將地面光纖和自由空間結合,可以實現大規(guī)模、全覆蓋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。
以改革創(chuàng)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(fā)展 7月1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(fā)表重要講話,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,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(chuàng)造的偉大成就,莊嚴宣告“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(xù)奮斗,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在…【詳細】
持續(xù)加強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,記者從青海省應急管理廳獲悉,根據相關部門會商研判,近期青海省仍有較強降雨過程,局部地區(qū)極端強降雨依然可能發(fā)生。為全面做好防汛各項工作,省應急廳及時召開全省防汛視頻會商調度會,聽取各地雨情、水情、汛情及防汛工作開展情況,分析當…【詳細】
爭取落實瑪多“5·22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央預算內投資6.6億元 8月18日,記者從青海省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,近日,國家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青海省瑪多“5·22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項目18項,總投資8.15億元,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.55億元,目前已到位資金3.32億元。這批項目的安排,將有力支…【詳細】